本报讯 今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迎来100周年华诞。该院是由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官办系统农业研究机构之一归绥农林实验场发展演变而来的。
从远古开始,内蒙古境内游牧一族就世代逐水草而居,四季迁徙。但受自然环境约束,牧民生活状况极为恶劣。1910年(清宣统二年),绥远将军瑞良认为,草原牧民之所以与关内农民生活质量差距巨大,主要原因是农牧业生产观念和技术差距极大。于是,瑞良奏请当时朝廷并获得批准设立归绥农林实验场。从此,内蒙古大草原开始了系统、科学发展草原农牧业生产教学的工作。
民国后,绥远省政府重建农林实验场并沿用原名。1924年和1945年又先后更名为绥远省农林实验场和绥远省第二农事试验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绥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绥远省第二农事试验场的基础上成立绥远省立归绥农事试验场。1954年蒙绥合并,改称内蒙古五里营农事试验场。1956年,成立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1964年,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内蒙古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所三所合并,成立直属自治区政府领导的正厅级建制的内蒙古农牧科学院。1971年,内蒙古农牧科学院被撤销,三所恢复原制。1980年,农业、畜牧兽医两个研究所分别更名为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和内蒙古畜牧科学院。2005年,两院合并,恢复组建为正厅级建制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如今,历经100年沧桑巨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人才队伍齐整、后勤保障完善的集科研、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业研究机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在研究和解决自治区农牧业重大生产技术问题、农畜新品种培育推广、农牧业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技联合协作及产业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436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项目17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原轻工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5项、二等奖34项。一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不但在自治区农牧业生产中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推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赵存发表示,百年是重要的里程碑,又是征程的新起点。我们将继承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把握时代发展契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提高自治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ballbet贝博增强农牧民收入,确保内蒙古粮食安全、农畜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为自治区农牧业全面、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